前体操世界冠军杨威,曾是公众眼中无数家长心中的“模范父亲”,凭借自己在社交平台分享的育儿经验积累了超过百万的粉丝,并因此被誉为“教育专家”。他与妻子杨云以及三个可爱的孩子构成了一幅令人向往的家庭画卷,尤其是大儿子杨阳洋,俨然成了无数人眼中的“云儿子”。退役后的杨威找到了新的方向,他通过分享育儿日常,赢得了许多人的认可,稳坐“教育博主”的宝座。
然而,2023年7月23日晚,一条视频让杨威迅速从“模范父亲”的巅峰跌落。视频中的15岁儿子杨阳洋带着两个妹妹在科技馆玩耍,身着朴素,耐心地给妹妹们讲解,俨然一个小老师,兄妹之间久别重逢的喜悦几乎从屏幕溢出。然而,视频中最具喜感的一幕——杨阳洋突然表演了一段活泼的“鬼畜”舞蹈,逗得妹妹们愣住,父亲杨威也忍不住笑出声。
展开剩余82%可这一切,竟被杨威配文为:“我儿子要才华有菜花,要长相有洋相,要学历有病历,要惊喜更是有惊吓,你凭什么看不上我儿子?”这几句话让网友震惊不已,评论区瞬间爆炸,“菜花”和“病历”这两个词,在中文社交语境中早已不仅仅是它们字面上的意思,它们承载着对不洁疾病的暗示、对健康问题的隐含讽刺。用这样的词语调侃一个15岁的孩子,尤其是父亲这样亲自发表,已不再是所谓的“开玩笑”,而是对孩子的公然羞辱。
这一做法触动了网友们的神经。作为一个长期活跃于互联网的公众人物,杨威难道真不理解这些词语带有的深层含义?还是他只是在模仿一些流行的自嘲梗,却未曾思考过其可能带来的后果?无论如何,这样的举动无疑暴露了杨威对孩子尊严的忽视——一个整天教导别人如何鼓励和夸奖孩子的“专家”,转而用极为恶劣的方式对待自己的亲儿子。
有评论指出,这种言语上的伤害,比任何体罚都更加伤人。它如一根刺,深深扎进了孩子的社交圈,未来杨阳洋如何面对同学和朋友,这种打击是否会在他的内心深处留下阴影,恐怕只有杨威自己才清楚。
尽管公众对此展开了广泛的质疑,试图为杨威开脱,称他年少时专注于体操,可能文化水平有限,才犯下了这种低级错误。然而,这样的说法经不起推敲。为人父母,首先是本能,其次更是一种责任。即便你不懂网络黑话,也不代表你就可以忽视保护孩子的基本责任。父亲用如此不堪的词汇形容儿子,暴露的早已不是文化素养问题,而是深刻的价值观偏差。
许多人认为,这是“流量中毒”的表现。为了吸引眼球、维持热度,某些网红甚至不惜伤害自己最亲近的人。而一个奥运冠军和“好爸爸”也未能幸免,竟然选择以牺牲儿子的形象来换取流量。杨威这番“高级黑”的自我毁灭式发文,犹如把杨阳洋当作工具,利用儿子的形象来获取网络关注,却完全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感受。
最为令人不解的是,即便全网纷纷呼吁删除这条视频,它依旧出现在杨威的主页上,仿佛一块无人理会的警示牌,讽刺地闪耀着光芒。这不仅让公众对杨阳洋生活的真实面貌有所了解,也暴露了他在父亲严苛的教育方式下的窘境。自从转学香港以来,杨阳洋的日常几乎被学习填满。下午放学后,其他孩子去玩耍时,他却要赶赴补习班,与英语死磕;周末更是从香港跑回深圳,继续上补习班,学习、吃饭、睡觉,三点一线,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。
更令人唏嘘的是,杨阳洋在物质上也未享受到“星二代”的优待。父亲杨威对他的生活费实行严格控制,每月3500元要涵盖所有开销,真正可以自由支配的零花钱仅有500元。或许“穷养”是为了教导节俭,但这种“极限节俭”似乎并非出于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关心,而是过度控制、过度“打压”。
这背后隐含着一种令人不安的教育理念——父母为了让孩子“更好”,却通过不断的精神打压和贬低,试图“逼迫”孩子更加努力,殊不知这种方式正悄然摧毁孩子的自信心,甚至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。杨阳洋似乎成了父亲眼中那棵被过度修剪的盆景,每根枝条的生长都被严密掌控,仿佛父亲的期望才是他存在的唯一意义。
风波过后,杨威的“教育专家”形象恐怕再也难以恢复,而这不仅仅是一个网红翻车的故事,它更像是一面镜子,照出了许多家庭教育中的深层问题——那些打着“爱”的旗号,行控制和打压之实的行为,究竟在多少家庭中悄然滋生?那些将孩子视作自己附属品,随意调侃、消费的心态,又潜藏在多少父母的内心深处?
如今,杨威主页上的那条视频依然如同一枚定时炸弹,随时可能再次引发公众的怒潮。而对于杨威和杨阳洋来说,这场风波留下的阴影或许比任何一次比赛的失败都更加沉重。公众人物的责任,究竟在哪里?他们是否还记得,在镜头之外,有一双正在被伤害的孩子眼睛?
发布于:福建省怀远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